文化经济─澳门必走之路
    1年前

澳门电影协会会长 蔡安安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地区的实际,已具有的及可能具有的条件。澳门原由半岛和离岛组成,面积不过十几平方公里,现今也不到三十三平方公里,是个很小的地方。然而它的战略地位,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不可替代的。

澳门的发展,还必须考虑本地区和周边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关系,以及世界发展的形势和走向。因为当今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合作,尤其离不开自己国家的发展大局。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强调,我们每个地方的发展,一是必须融入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是要认识到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文化国家民族灵魂

中央领导人屡次提醒“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有其道理。我们难以预料未来变局的具体情况,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世界普遍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是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笔者认为世界一切人为的灾祸,都是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为此,无论世界未来如何发展变化,都必须在努力使文化和经济平衡发展上下工夫!

习近平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社会,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澳门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澳门缺少资源,尤其是缺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资源,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但澳门有两大特长,一是博彩业居世界之首;另一是其文化积淀深厚,在近代曾孕育出孙中山等一代伟人。为此国家和澳门都很早就认为澳门应重点发展旅游业,将澳门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较少有人考虑,即是旅游的内容。澳门到底让人们来游甚么?看甚么?玩甚么?博彩业一业独大的问题,在澳门存在已一个多世纪了,难道我们就一直让人们来赌博吗?就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的博彩业也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安德森先生曾向笔者介绍过威尼斯人的变化,他们大力发展延伸产业链,博彩业收入已仅占30%。

澳门的博彩业,虽然也在努力延伸产业链,然而由于演艺等内容产品的水平不高,为此基本尚未改变旧有的格局。

科技金融难比邻地

国家对澳门一直十分关注。早在二十年前的第十个五年计划里,就专门对澳门提出“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但二十年来这个问题的解决十分缓慢,成效甚微。原因何在?究其因,是我们一直不清楚博彩业之外的产业到底是甚么?为甚么找不到主要发展的产业方向呢?主要是没有从澳门自己的实际出发,对澳门的实际缺乏较深刻的认识,往往是社会上刮甚么风就嚷嚷甚么。比如社会舆论出现发展“科技”的呼吁,不少人就说澳门要建立科技中心;社会上出现“金融”的时髦话题,又有人鼓吹发展金融中心。

诚然必须重视科技和金融的发展,因为我们当今无论做甚么都离不开科技和金融。但这两方面都是发展事业的手段。科技,是甚么内容的科技?不是建一座科技大厦就是发展科技了。金融,更是必须为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的手段。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与香港去争建金融中心。未来在科技方面能为社会起的作用,由于澳门第一、二产业的微弱,也难以跟深圳相比。

澳门其实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文化的积淀!澳门不仅有数百年香山文化的传承,并且有五百年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淀。澳门最应该发展的方向,就是“文化”!

早在一九九九年六月的“二十一世纪港澳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香港前任特首的顾问叶国华就建议,澳门应该在“文化”二字上作文章。但他的建议不仅未引起我们澳门人的重视,反而当场即遭到发言“离题”的批评。笔者虽然在现场为叶先生辩驳说,“文化是文化,经济是经济的时代已过去了”,但因为人微言轻也未起甚么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澳门回归后,二○○一年七月,笔者上书向特首何厚铧建议,发展文化产业。时任社会文化司司长的崔世安接见了笔者,说我的建议很好,但澳门缺乏实施人才。至二○一○年澳门特区政府才相继设立了文化产业委员会和文化产业基金,然而本澳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缓慢。

终于在二○一九年二月,国家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令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样明确对澳门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要以打造文化基地来“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指示,是从未有过的。无疑是国家给澳门的历史使命。贺一诚当年在其参选政纲中即大篇幅地强调“打造文化基地”问题。遗憾的是,澳门很多人对此理解不深。现实是,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秀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其原因是,许多人仍然如一九九九年批评叶国华的一样,认为文化和经济不搭界,民间有句俗语:“文化不能当饭吃”。

人们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西方学者早就有人指出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物质向精神发展的。应该看到,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两种倾向。一是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文化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缺乏自觉性。还有一方面即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在许多先进国家,人们的需求已越来越不限于物质方面的了。虽然中国仍是发展中的国家,但我们已经基本消灭了贫穷,广大民众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文化可产出高利润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原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日本遭遇经济危机,苦苦思索出路。金融学家日下公人认为,必须“从现在起就采用新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即以最终需要产业为主的新模式”。他分析“文化是人类的必需品”,断定“文化可以产生高利润”,为此“文化产业”是“最终需要产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他断言:“这种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称为‘历史法规’的必然过程。”“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文化产业两部分构成。”“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

日下公人有关文化经济的新理论,为前日本首相竹下登采纳,第一次提出把日本建成“文化经济国家”,从而把日本引上了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美国学者J.K.路易士预言:“日本的经济思想将使世界发生另一次变革!”至此,一个新的词汇出现了,这就是“文化经济”!世界已实际进入了“文化经济”时代。

我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才有文化产业的理念,至十一、十二个五年计划即已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到二○一六年初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时澳门制订的首个五年计划宣称:“澳门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

作为有深厚文化积淀并曾培育出孙中山这样伟人的澳门,我们的文化产业真是这样落后吗?

娱乐业是文化行业

其实,澳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进行文化产业实践的地区。因为博彩业,实际就是文化产业!娱乐业,不是文化产业是甚么?只是由于赌博鼓励人的投机心理,其对喜赌的人确有副作用,为此澳门的文化人从不把其归于文化的行业,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们则将其归于心理文化类。

不能不承认,澳门早就有文化产业了,只不过因从业者对其缺乏自觉性而陷于盲目性。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博彩业的运营者的宗旨主要是考虑经济方面,努力赚快钱,对文化内涵是文化产业的灵魂缺乏认识,长期未在优化内容上下工夫。使得全世界对博彩业都存在巨大的不同看法。但不管怎样,澳门的文化积淀和早已存在文化产业的事实,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博彩业今后的前途,也只有走以内容为王发展文化的道路。

再看国家的发展大局,我国领导人早已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最近习近平主席又特别强调要“增强国际传播”。澳门的地理位置,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那么澳门对祖国和整个中华民族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对国家“打造文化基地”的指令,即不能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

产业多元发展文化

令人十分感慨的是,国家不仅对澳门指令要打造文化基地,而且告诉我们要通过与周边地区乃至海内外的“交流合作”去打造。不仅如此,而且具体决定将整个横琴新区配合澳门的发展。最近习主席特别讲明,“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澳门要特别注意“产业”这两个字。笔者理解,这是指明在商业社会,必须用文化产业化的方式去发展文化。

现在“文创”成为一时髦名词,有人常常将其和“文创产业”相提并论,其实文化和创意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而“文化创意产业”(或曰“文化产业”)却是新事物。二者不能混淆。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的社会,要发展文化,亦必须采用商品经济发展的手段,为此文化创意产业就应运而生,我们必须走文化经济之路。

笔者要强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最好的创意,是善于对不同资源进行巧妙的整合;文化是内涵,是灵魂。澳门在回归祖国后,经济方面确有极大的发展,然而在文化的提升方面,任重道远。我们不能不看到赚快钱投机心理,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不注意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为此,以内容为王,提升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走文化经济之路,不仅是为国家,也是造福澳门百姓的康庄大道。

作者丨蔡安安(澳门电影协会会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