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纳中国戏剧精华 演绎传统文化魅力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澳门开锣
    1年前

 

大公文汇记者大成澳门报导 梅花次第开,好戏又连台。1月7日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戏剧晚会在澳门永利皇宫宴会厅盛大举行。

 

名家云集,异彩纷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名家,澳门文艺界、工商界的精英人士及其戏剧爱好者共400余人会聚一堂,偌大的宴会厅座无虚席。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婺剧等戏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齐聚濠江,共同演绎中国戏剧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戏曲协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澳门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驻澳门特区办事处、澳门中国企业协会支持,澳娱综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银河娱乐集团、金沙中国有限公司、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文康委员会、南光集团、澳门归侨总会、澳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澳门发展银行、澳门科技大学文体发展办公室、喜彩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澳葡国际集团、丝路国际研究院联合协办。

 

 

澳门中联办宣文部部长万速成,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驻澳门特区办事处主任王刚,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宋晓光,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澳门特区政府政策发展局局长张作文,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刘艺良,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殷汝涛,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王春祥,全国政协委员孙恩光,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全国人大代表林笑云,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张健中、梁安琪、叶兆佳、颜奕恒、罗彩燕、高天赐,澳门中国企业协会总干事黄智虎,永利澳门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执行董事、澳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陈志玲,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戏曲协会主席蔡安安等30人为嘉宾主礼。开幕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先后致辞。

 

 

 

中国戏剧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昆曲、藏戏、粤剧、京剧等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组织下,本届中国戏剧文化节汇聚了傅希如、沈丰英、蔡浙飞、俞玖林、程丞、史依弘、杨霞云、楼胜等十几位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包括陈巧茹等二度梅艺术家。

 

开幕式暨大型戏剧晚会由“梅花奖”获得者吴京安主持、“二度梅”林为林导演。《梁祝》(越剧)、《空城计》(京剧)、《牡丹亭》(昆曲)、《贵妃醉酒》(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女驸马》(黄梅戏)、《别洞观景》(川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婺剧)等经典片段以及杂技《东方天鹅——肩上芭蕾》接连上演,喝彩阵阵,掌声连连。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能在澳门看到这么多顶尖戏剧艺术家的表演实在难得。中国戏剧文化节既可以提升澳门的文化品位,也能够提升华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戏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戏剧也肩负著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地、海上文化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仁不让。“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既让澳门人民零距离欣赏到了顶级的视听盛宴,也为国外的戏曲爱好者领略中国国粹提供了便利。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原计画于2021年11月举办,因为疫情推迟至今。也是疫情原因,原定为期十天的戏剧展演改为线上展播,观众可根据喜好上网观看。

 

 

崔伟:将戏剧文化节打造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知名品牌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在致辞中说,澳门文化中西荟萃,开放包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的连续举办也佐证了这一点。在疫情尚未结束的今天,澳门能够连续成功举办两届文化节,这体现了澳门方面对于戏剧文化的热忱和对弘扬戏剧艺术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戏剧家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澳门特区的戏剧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国戏剧家协会自身组织优势、文艺优势,助力将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打造成为文化走出去的知名品牌,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穆欣欣:热爱中国戏剧的种子已在澳门生根发芽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在致辞中说,历史造就了澳门独特多元的文化,澳门的不同族群造就了中西文化并存的澳门文化,而中华文化正是澳门文化的主调,是数百年来生活在澳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儿女努力传承、维系的血脉。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定位为“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交流基地”,这是国家给予澳门的定位,是对澳门在历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的肯定,也是新时代下国家赋予澳门的新使命。她说,中国戏剧是一门集中华传统文化大成的综合艺术,一直不乏创新,并与时代同行。她以最中国的方式诗意地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圆顺和谐、举重若轻的中国气度,传递著化繁为简、以少胜多的中国智慧。她表示,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戏剧的种子已在澳门生根发芽,这是使澳门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最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爱、所以爱的结果。

 

 

“梅花伉俪”演绎“压轴大戏”

 

第二届粤港粤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戏剧晚会,十几位“梅花奖”得主登台献艺,分别代表著各个剧种的最高水准。七部经典大戏的片段依次呈现,或缠绵悱恻,或激情四射,无不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剧种不同,各有千秋,要说高下,实在难分。但要论现场观众的“掌声指数”,今晚的头彩当属杨霞云、楼胜主演的婺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说起中国戏剧,人们熟知的有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几大剧种,知道婺剧的人不多。而在今晚压轴出场的婺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及其周边地区。婺剧以武功见长,文戏要武作,武戏更见功夫。《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正是“功夫”表演。长枪翻飞如闪电,跟斗轻盈似流星。不仅二位将帅主角各怀绝技,手下士兵配角也都身手不凡。龙腾虎跃,一个胜似一个,让人感觉舞台太小,已经不够他们施展。

 

杨霞云饰穆桂英,楼胜饰杨宗保,一个是刀马旦,一个是文武生,戏里戏外,都是夫妻。2015年,杨霞云荣获第二十七届“梅花奖”;2021年,楼胜摘取第三十届“梅花奖”。二人被誉为“梅花伉俪”,一时被传为“梨园佳话”。

 

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剧种能够夺魁,靠的就是真功夫。杨霞云、楼胜连袂主演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曾经登上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在202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盛世百花园》中,杨霞云、楼胜扮演的穆桂英、杨宗保也以武功的高难度赢得普遍赞誉。

 

“梅花奖”变身“金话筒”

 

本届戏剧文化节,演员们都是”梅花奖“得主,主持人也是”梅花奖“获得者。

 

吴京安主演的话剧《湘江湘江》曾荣获第十四届“梅花奖”。他在《七七事变》《敌后武工队》等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疫情,今晚很多嘉宾都戴著口罩。如果是在平时,这会感觉不便,但在今天的晚会上却是正好,因为欣赏戏剧表演只需要眼睛和耳朵。罩住嘴巴和鼻子,反而有助于我们屏声静气……”在开幕式暨大型戏剧晚会的主持中,吴京安妙语连珠——虽是“梅花奖”得主,却有“金话筒”风范。

 

晚会结束后,吴京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曾经去过很多地方,但还是第一次来澳门。吴京安颇有感触地说,澳门很美,澳门人很懂戏。“我希望有机会常来澳门,为中国的戏剧事业,为中西文化交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记者手记】“济济一堂”与“挤挤一堂”

 

今天采访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戏剧晚会,记者想到了两个词语:一个是“济济一堂”,一个是“挤挤一堂”。

 

“济济一堂”指的是高朋满座,精英云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领导、澳门特区立法及行政要员、十几位“梅花奖”获得者、文艺界和工商界精英以及戏剧爱好者,群贤聚于一堂,当然可谓“济济”。

 

“挤挤一堂”指的是宴会厅的座位拥挤。永利皇宫宴会厅在澳门可能是最大的,但今天却显得有些逼仄。八人最佳、十人正常的餐桌都坐了十二位宾客,实在有些“挤”了。

 

据组织者介绍,本次活动的受邀率超高。往常的活动发出的邀请函,会有相当比例的人不参加。但本次晚会发出的邀请函,基本上全部应邀前来。此外,还有未被邀请者主动要求参加。人多座少,只好“挤挤”。

 

虽然座位很挤,却没有人嫌挤。大家争相参加,说明戏剧有魅力。大家都是爱戏人,“挤挤一堂”又何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