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明爱
潘志明
7TA的文章 0收到的赞 1221访问的量

战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澳门人生活普遍艰苦,又出现来自邻近各地的移民或难民潮。刚到澳门的陆毅神父,本著服务最小弟兄的基督徒精神,向澳门教区借用了利玛 窦会院(即现在的岗顶明爱),开始「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最初,服务对象是难民,中心除了为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食宿问题外,也为他们办理证件、找工作及学 校等,助他们自力更生,有尊严地在新环境中生活。另外,中心还协助开办利玛窦学校及圣德兰学校,让难民的子女有机会接受教育。


六十年代,澳门的难民渐移外地,陆毅神父渐将注意力放在因社会贫穷而产生的无依老人身上,并亲自开展了澳门第一间男性及女性安老院,分别是伯大尼安老院 及圣母安老院,更在北区及氹仔为贫困老人提供派米、现金及个案援助。由于当时的贫穷问题,出现了不少童工,陆毅神父遂派发米粮予贫困家庭以减轻生活负担, 让他们的孩子有机会上学。


「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于1971年正式成为澳门天主教教区属下的机构,并加入了『国际明爱』,易名为「澳门明爱」。除了在组织起了变化外,澳门明爱的工 作在巩固和改进的基础下,逐渐趋向多元化的发展,以回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家庭个案援助服务、嘉模圣母安老院、圣类斯公撒格之家及本澳首间培训社工的社 工学院都在这时期由澳门明爱创立。


到了八十年代,随著本澳城市的急剧发展,澳门居民面对的不只是基本生活问题,更涉及都市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随著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明爱服务的模式也 有所改变。在安老服务工作上,除了从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接管圣方济各安老院外,亦开设了三所分别位于岗顶、青洲及氹仔的老人中心。另外,在弱能人士服务层面 上,除了先后接管了圣路济亚中心及圣玛嘉烈中心外,基于「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开办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直接参与弱智儿童教育工作,名为「明爱学校」。 七十年代的多元化服务亦在八十年代延续下去。明爱妇女中心、庇道学校、伤残人士驾驶训练及生命线辅导中心就在这时段展开。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社会上最被忽 略,而又最有需要的一群。


踏入九十年代,澳门明爱的行政架构再起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设立了主席团、监事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总干事等职能,由陆毅神父担任总监、潘志明 担任总干事,用更切合时宜的管理方法,有效地监管及执行「为最有需要的弟兄服务」的使命。在服务方面,明爱仝工依然上下一心,因应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地发 展,如在青少年服务、露宿者服务、社屋老人中心、日间护理中心、明爱幼稚园及明爱托儿所、复康巴士等方面。澳门明爱透过有系统和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现了明爱「人类发展」的服务模 式,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发展机会,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进入二千年新纪元前,一九九七的世界经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澳门经济不景,大量工人失业。澳门明爱为回应社会对职业介绍和开展职位的诉求,于 二零零零年六月十六日开办「协力社」,协助失业工友。 数年后,澳门社会的转型,许多中年人士因而失业,影响家计,须到社工局求助。 为此,由 2004年 5月至 2006年 3月,社会工作局与澳门明爱及其他三个社团,合作推行「以工代赈-社区就业辅助计划」。 2006年 4月,上述计划转型为「社区就业辅助计划」,社工局并同时推出「积极人生服务计划」进一步协助参加者再就业。于二零零三期间,受到”沙士”病毒的影响,对澳门的经济影响更什。澳门明爱继续发挥其帮助贫苦和弱势社群的角色。


为了更有效地通过演艺培育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藉著培育青少年文化修养,使其对澳门有归属感,何黎婉华庇道演艺剧院于二零零五年五月廿六日开幕。


于2007年3月,「黑沙环明晖护养院」正式投入服务,服务宗旨是为了让体弱、身体机能缺损而需要高度照顾的人士,提供优质而全面的住宿及照护服务,协助他们在可能范围内维系健康水平,延缓衰退过程,同时享有舒适而具尊严的生活。


为了改善残障人士的院舍生活,「圣玛嘉烈中心」位于氹仔天津街的新址于2009年正式落成,院舍除了增加住宿名额以回应社会需要外,亦改善服务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借此扩展服务内容,提高复康训练和服务使用者的生活素质。


澳门明爱为纪念高志慈修女,以及延续其推动社会服务的精神,因此,于2010年11月在高地乌街90号地下设立「高志慈社会研究中心」。中心藉著开拓不同之研究领域,评估和分析社会发展形势,以促进澳门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并结合社会研究与社会工作实务,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博士于2011年9月8日主持了「汇晖长者中心」的开幕仪式,该中心设于筷子基长者社屋内,为长者提供各类文康活动,充实长者的生活,同时提升及促进家居自住长者的独立起居生活能力,延缓与改善衰退速度。中心尤为年长及体弱者提供个人照护、家务协助以及24小时紧急支援,让长者更安心地留在社区中欢度晚年,达致原居安老的标。


「明粮坊」- 短期食物补助服务于2011年9月26日由澳门明爱正式承办,并投入服务。该项目透过服务作为一个介入渠道,接触经济困难者,从而作进一步评估和服务跟进,以减低其他潜在问题的出现与爆发;长远而言,「明粮坊」期望透过服务结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和改善社会上的贫穷问题。


面对澳门人口老龄化、需要高度照护服务的人士将不断增加,澳门明爱在澳门基金会财政资助下,于2012年12月开设了「澳门基金会明爱家居护养服务」。该服务是填补现有社区服务的空隙,将透过社区照顾服务延展至最长每日24小时及节假日,让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安心继续在这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


此外,为了配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澳门明爱近年分别开设了健行社及福悠坊的社会企业。健行社-无障碍出行于2009年3月投入运作,目的是为了促进港澳残疾人士交流协作,更为行动不便的旅客,尤其是使用轮椅的人士提供接载服务。福悠坊原名「明爱慈善义卖站」,于2011年开始试行运作,于2013年1月正式开设「福悠坊」,店舖的经营主要是透过收集由企业或善长捐赠的全新或二手物品作慈善义卖,服务理念除了希望透过义卖所得之善款拨作澳门明爱的慈善服务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支持环保,提倡及鼓励市民珍惜资源、爱惜地球。


今日,澳门明爱已服务社会超过六十载,全体同工及义工一直在同一轨道上努力拼博,奉行仁爱精神,关怀弱小,扶助有需要者走出困境,重建新生。至目前,澳门明爱的服务类别已涵盖安老、家庭、幼儿、青少年、教育、复康、热线辅导、社会重返、露宿者、劳工、文化推广以及助养,而服务受众更广及长者、青幼儿、妇女、残障人士及外地劳工服务等。澳门明爱作为一间深具服务里程与承担的机构,期望继续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探视现今社会大众所面对的处境与难处,推动如何更积极做好服务,达致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神。

相关文章
镜湖护院明爱关注外雇健康
阅读量:1744         4年前
亚太无障碍艺术节展才能
阅读量:1734         4年前
自闭人士绘画赛显内心世界
阅读量:1609         4年前